东南亚语言联盟
编辑
东南亚语言联盟在其表面的相似性上是最引人注目的语言联盟,早期的语言学家往往被相似性误导,将它们划在一起,实际上它们分属好几个不同的语系。这一地域从泰国延伸到中国,涵盖汉藏语系、苗瑶语系、壮侗语系、南岛语系占语支和孟高棉语族语言。[5]:181–206
这些语系间邻接的语言常常有着相似的特征。最显著的例子是汉语族、苗瑶语系、台语支和越南语的声调系统。其中大多数语言在早期的非入声音节都分三个声调,后来经历了因声母清浊对立消失而翻倍的阴阳调裂化过程。这些平行过程造成了它们表面上极为相似的声调系统,以及错误的系统分类,直到奥德里库尔1954年发现声调本身并非不变的特征,给出越南语声调和其他孟高棉语族语言末辅音间的对应关系,证明了声调可以因末辅音脱落而产生,并假设其他语言的声调的产生过程与越南语相似。[5]
相似地,彼此无关的高棉语、占语和老挝语却有着几乎一样的元音系统。许多语言都是分析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形变化与词缀系统相当不发达,不过几种孟高棉语族语言的派生变化很丰富。共享的句法特征有:量词、宾语-动词语序和话题与述题结构,尽管每个都有许多例外。[5]
东北亚语言联盟
编辑
参见:扶余语系 § 分类
东北亚语言联盟实际上是为了反对阿尔泰语系存在所作的另一假说。有的语言学家认为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和通古斯语族三种语族之间没有同源关系,这些反对阿尔泰语系的学者认为,这些语族虽然有许多相同的语法特点和共同词汇,例如存在元音和谐律、主宾动语序以及同属黏着语,但是这些是因为民族长期接触,互相融合而产生的,是借用的结果,而并不是原始语遗留下来的原始特征。一般认为是蒙古语借用突厥语的词汇和语法形态。因此此组语言应该属于同一语言联盟而非组成语系。目前这个问题还在议论之中。
印度次大陆语言联盟
编辑
印度次大陆诸语言、民族数千年来的频繁交流,使得这组语言有着众多并非从各自原始语遗留下来的相同处。此组语言联盟包括印欧语系印度-雅利安语支、达罗毗荼语系、南亚语系蒙达语族。
西欧语言联盟
编辑
主条目:标准欧语
巴尔干语言联盟
编辑
巴尔干半岛诸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包括斯拉夫语族南斯拉夫语支中东部亚语支的保加利亚语和马其顿语,西部亚语支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和斯洛文尼亚语,罗曼语族的罗马尼亚语,以及各自分别孤立的希腊语和阿尔巴尼亚语等。巴尔干半岛历史上动乱较多,民族兴衰更迭不断,政治、经济联盟变幻无定,宗教混杂,因此各民族有密切的联系,但没有一个民族有长时期的绝对权威或者人口的绝对优势,各民族在文化、经济、政治、人口比例上均相对平衡,因此产生了语言联盟。巴尔干语言之间有众多共同的语法规则,例如不定式的缺失,以及未来时的构成等。这些特点在巴尔干语言各自的亲属语言中都找不到,例如在罗马尼亚语所属的羅曼语族,以及与南斯拉夫诸语言属同一语族的波兰语中,都没有发现上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