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中会提示用户点击墙壁上动态图片进入对应的购物场景,而墙面上有七个景点照片和一只偷瞄你的天猫,这些就是目前 Buy+拥有的所有的目的地了。目前已开放的购物场景包括美国的 Macy’s 梅西百货、COSTCO 好市多百货、Target 塔吉特百货、日本的 Supature 松本清药妆店、Tokyo Otaku Mode 周边专卖店和、澳洲的 Chemist Warehouse 药房和 Freedom Food 生态农场。
VR场景中的墙面链接照片
日本松本清药妆店
美国梅西百货
购物的方式也同样很便捷,只需要点击货架上商品即可查看商品信息与确认购物订单。
Buy+购物订单场景
三、未来技术升级将激发市场活力
据阿里巴巴GM Lab实验室负责人庄卓然介绍,本次双11中的VR会场偏重实战应用主要是有三个考虑因素:
1. 需要考虑到用户的使用门槛,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2. PC端VR硬件的普及程度比较低,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大面积推广;
3. 在尝试PC端的探索之后,移动端的VR技术应用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Buy+的理念是这一购物方式能够引起用户极大关注的重点,即通过 VR 技术实现场景体验式购物的感觉。传统的线下购物乐趣在于体验,在货架间巡视那些触手可及的商品的那种满足感最能刺激消费欲望,体验效果好但效率并不高。而线上购物最大的特点在于效率,足不出户就可以选购全球上亿种商品,但购物体验上是看图和评论,缺乏真实体验感。
而Buy+希望从VR 这个层面,增强线上购物的体验感:通过货场的全景视频,带你环游世界,通过目的地的全景场景,给你逛街的感觉,通过整体环境氛围的渲染,提升购物的乐趣。这无疑是一次创新性的尝试,尝试构造一个全新的购物场景,在线上融合体验的乐趣以及网购的效率。
不得不说的是,虽然Buy+体验实现了逛街感,用户可以进入日本、美国、澳洲的街道,看到当地的商店,也可以看到商店的商品摆设,更多的是对VR购物的畅想和概念的展现。点击商品后看到的商品信息是立体的形式,但由于版面限制,只能三两句简要介绍商品信息、价格、360度展示商品样式等,从商品信息感知来看,并不能“摸”,也不能操作商品,这种方式,并不能打败app上的详情页。
VR 技术尚在早期,技术发展阶段本身的问题仍然无法避免,例如VR购物还未做到商品的强还原度等很好的体验。Buy+带来的全新体验带给我们的是一个不那么远的未来的雏形,虽然技术的限制使得我们还无法全部依靠智能手段完成整个消费行为,但这种足不出户的体验式购物场景给予我们的是更多值得期待的未来。技术与智慧的结合,必定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